第十其遗址(十里头遗址)-凯发线上娱乐网址

旅游百科 2024-03-18 19:52:44 1132 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第十其遗址,以及十里头遗址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古墓遗址

古墓,指的是有史以来已经死亡的人的坟墓,一般是指那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的坟墓。日前,河北献县职教中心在施工建设中发现一座唐代古墓,出土了三彩执壶、白瓷碗、铁熨斗、红陶双系罐、灰陶盘、黑釉灯盏等生活器物。在中国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古墓呢?都有哪些价值呢?

东汉古墓遗址变成了水坑

古墓遗址怎么变成了小水洼,里面还满是垃圾?近日,网友“栀子”在某论坛上发帖称,在大蜀山脚下,曾经发掘出东汉古墓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积水垃圾坑。

5月11日,记者来到了大蜀山脚下,发现网友所说的“古墓遗址”的位置在新华学院二期。在一片小树林旁边,确实有一个小水塘,水塘里面有一些生活垃圾,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毛竹的棍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水塘里。

记者向校方求证,校方有关负责人表示,网友的图片看上去不像是古墓遗址,但校内的古墓遗址现在确实是个小水洼,只是没有垃圾。对于古墓遗址到底如何保护,校方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

网友爆料:古墓遗址变成垃圾坑,网友很关注

5月10日,网友“栀子”在省城某论坛上发了一篇《合肥大蜀山原古墓遗址,如今竟变积水垃圾坑!我的心碎裂成了n瓣!》的帖子。

帖子中写道:作为合肥人,你还记得当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大蜀山脚下古墓的发掘吗?你还记得当年说要原地建个博物馆的话吗?但是如今当年的古墓遗址,却成了一个积水的垃圾坑!这让祖先们情何以堪?

“栀子”在帖子中发了不少关于这个“古墓遗址”的图片,并在帖子中发了一篇2004年发掘“古墓”时媒体的报道。

记者看到,这篇显示为2004年4月9日的报道中,省城某媒体的标题为《大蜀山:古墓挖完了怎么办?原地建个博物馆》。

报道中称:“新华学院基建处赵姓负责人说,古墓发掘完后,为防止古墓遭到破坏,他们派专人24小时值班,并为此曾专门开了个会,就古墓的拆留进行了讨论。

目前,新华学院已打算在原地保留古墓,至于怎么建,何时动工,他们正在和省市有关部门商量。有关人士透露,新华学院很有可能在原地建个博物馆。”

这个帖子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很多网友不敢相信图中的这个水坑就是古墓遗址,还有网友称:“这是守着宝山不知宝!完全可以开发出来,作为大蜀山的一个景点。”

学校解释:想就地保护,却影响了学校规划

5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大蜀山脚下的新华学院,看到一个小水洼,确实如“栀子”所发的图片上显示的那样:小水洼里确实有一些生活垃圾,水面上插着一些已经变得灰白的竹子。

记者问了学校里的一些保安和学生,大家均不知道学校里有古墓遗址。

5月14日,记者联系上新华学院的一位袁姓负责人。

他称,2004年,古墓挖掘的时候,他还未到新华学院工作,所以并不知道当时学校与集团具体的建议是不是在古墓原址建博物馆。“古墓发掘之前,按照学校规划,原本是要在那个位置建一个体育馆的。”该袁姓负责人说。

当记者把网友的图片发给这位负责人时,他说,这看起来不像“古墓遗址”,“小水洼里的东西应该是学校的建筑垃圾。但古墓遗址那其实也就是一个小水洼,周围长满了草。”

“文物保护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移保护,当年我们学校的领导想就地更好地保护这个文物。”

该袁姓负责人解释说,“所以也有可能建个博物馆是当时的想法。”

该袁姓负责人表示,自他到学校工作以来,学校基建办的同事一直就古墓遗址保护问题联系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具体的保护办法可能现在是“准备与有关部门商议后,共同对古墓遗址进行迁移保护。”

该袁姓负责人说,其实学校对于古墓遗址的保护很纠结,“我们一直想就地保护,但是由于学校发展太快,发现如果就地保护后,会对我们学校的规划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不得已,我们明确了迁移保护的想法。”

文物部门:如果操作上可行,会进行迁移保护

5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的汪姓负责人介绍,古墓是在2004年发掘的东汉的砖室墓。当时,文物部门已经把墓葬里面的陪葬品等都发掘完了,在讨论到怎么保护古墓时,文物管理处与新华学院进行了协商。

“当时,我们是想把古墓异地迁移保护的。不过新华集团的领导说想在原址建一个博物馆,更好地保护古墓。”该汪姓负责人回忆道,当时,有关部门也同意了学校的想法,觉得就地保护古墓遗址是更好的选择。

该汪姓负责人介绍,一开始,学校方面确实把古墓保护得很好,还搭了棚子罩在古墓上方。当时学校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护古墓,“他们一开始保护得很好。”

该汪姓负责人介绍,直到2008年闹雪灾,大雪把学校搭的棚子压塌了,“从那以后,估计保护得就不太好了。”

该汪姓负责人表示,从2004年到2012年,这8年中,文物管理处一直都与新华学院保持着联系,双方就这个古墓如何保护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出最好的保护古墓的方法。

对于学校方面“迁移保护”的想法,该汪姓负责人表示,“这个想法文物管理处也很赞同,具体的操作我们双方还要协商此举是否可行。”

东吴古墓遗址

简介

三国东吴古墓遗址:坐落在江西省吉水县郊的三碗斋

是1991年8月京九铁路施工中发现的。

专家们称为"江南第一墓"。

古墓呈凸字形

墓室用灰色网线纹花纹砖于平地垒砌

由墓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左右藻井、后室及正方形回廊组成

外围封土高10余米

整个墓占地900余平方米。墓葬虽早年被盗

但仍出土了120余件随葬品

有铜、铁、陶、瓷、石质器皿。大都为死者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这些文物中

极为珍贵的有附有人物、神兽的青铜座灯

造型优美的青铜朱雀、青铜白虎

在江西均属首次发现。青瓷茶具也属全国发现最早的一套。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

此墓为"东汉大型藻井砖室土墩墓"

建于三国东吴晚期

距今已1700余年。

历史发掘

据考证

墓主为吉水县城郊谭埠村人谭绍。谭绍系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夫人的姐夫

早年读书中举

外出做宫

官至骑都尉

也算是皇亲国戚。后因宫廷权位之争失势

谭绍便携家人回到故乡定居。死后葬于城郊张家屋下东侧

共3家

品字形排列

封土高8至9米

状似3碗大斋饭

人称"三碗斋"。(算命)

古墓发掘后

为不影响京九铁路的建设

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做好吉水县大型汉墓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文件

由当地***妥善将其搬迁

并按原式重建

于1992年7月竣工开放。

中国各地古墓遗址

4.1古文化遗址4.1.1窑铺岗窑址名称:窑铺岗窑址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唐类型:古文化遗址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石港村委会窑铺岗李家与占家村简介:窑铺岗窑址位于余江县锦江镇石港村委会窑铺岗李家与占家村。据当地群众反映,当地古代异常繁荣,一说叫锦溪镇,又说叫兴安镇,只是在黄巢起兵后,因战乱而萧条衰败,这一带有古窑址二十一处。李家村旁的丘地上发现的呈龙窑型,发现大量碎碗片与次品碗。同时还发现残破小高颈青瓷罐一只,园口鼓腹四系罐一只,残破窑具等。秞不及底,呈蟹壳青色,碗中都有五个支点的痕迹。经省文博专家鉴定为晚唐瓷窑。4.1.2霄冲山遗址名称:霄冲山遗址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2004年12月27日时代:商周类型:古文化遗址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倪桂村委会霄冲倪家村小组简介:霄冲山遗址位于余江县邓埠镇倪桂村委会霄冲倪家村小组,面积约50多亩,山上栽满了梨树等果树,霄冲山下面有一口大水塘。在霄冲山发现了许多陶片,有篮纹、方格纹、绳纹、曲折纹等,该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4.1.3象山书院名称:象山书院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代:南宋类型:古遗址地址:贵溪市第一中学简介:象山书院旧址在上清镇东十里许的应天山。据《贵溪县志》记载:宋淳熙中(1174—1189)彭世昌与侍郎张运之侄伯强行已等开山结庐,延青田陆子讲学,以山形如象,更名象山,斋日:象山精舍,自号象山翁。绍定五年(1232),江东提刑袁广微以山间不近通道,改建三峰山下之徐岩,具以本未上于朝,有诏赐额“象山书院”。此后,三峰山下的象山书院多次进行修建,并在城内梅花墩和挂榜山建过象山书院,至清末,又在三峰下进行了重新修建,其规制为:讲堂五间、文昌官三间,山长居所三间,学员居所三栋15间,象山祠一座10间,文峰塔一座,藏室一座在山岩。现应天山象山书院房舍已荡然无存,遗址难辨。三峰山下的石壁上尚存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字体为楷书,每字一米见方,山下仅存山岩藏室一座。解放以后。三峰山下象山书院的旧址上已改建为贵溪第一中学。4.1.4路水坑古城墙名称:路水坑古城墙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代:清代类别:古遗址地址:贵溪市冷水林场桂港工区东北十五华里处简介:路水坑古城墙位于本市冷水林场桂港工区东北十五华里处的深山密林中。有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沿着小溪曲径通达。路水坑古城墙用大块鹅卵石铺成,坚固结实。长59米,高4米,厚:顶部1米,底部1.5米,中段有一门,高2米,阔1.5米,上端为拱形,如城门。由于城墙修筑在两座高山的陡壁悬崖之间,有一人防守,万夫莫开之势。古城墙里50米处有屋基一处,包括围墙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似为防守人员居住,再进去3华里,有残存屋基10多处。《贵溪县志》无路水坑石城墙记载,在对当地群众进行调查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这里是唐王躲番处;二是躲“两兵”(外国侵略者)而修筑的,据此,路水坑古城墙有可能是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1645)或唐王朱聿粤(年号绍武—1646年)而筑,也有可能是近代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为防止外国侵略者而筑。4.1.5皮子岭商代遗址名称:皮子岭商代遗址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代:商代类型:古遗址地址:贵溪市河潭镇毛炉村皮子岭简介:遗址位于本市河潭镇毛炉村皮子岭一带。东西走向,宽约2华里,长5公里,这里属丘陵地带,坡缓,向阳,近信江河。由于雨水冲刷,1979年1月,毛炉大队护林员阮从光发现了暴露地面的石器,后经文物人员考察,在这五平方公里的地带,共获取石予8件,石镞30件,石刀6件,穿孔石刀9件,石斧6件,有肩石斧6件,石锛2件,在这67件文物中,除6件石镞完好无损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这些石器磨制精细,经考察属商代遗址,由此可以推知认定,在四千年前就有人在这一带劳动、守猎、繁衍、生息。该遗址于一九八六年四月,被贵溪县人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4.2古墓葬4.2.1江汝壁墓名称:江汝壁墓级别:贵溪市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4年4月时代:明代类型:古墓葬地址:贵溪市金屯镇南坂村简介:江汝壁墓座落在本市金屯镇南坂村委会螃蟹形村西约50米的一座山丘上。据《贵溪县志·人物》记载:“江汝壁,字懋谷,号贞斋,正德辛已进士,延试二甲一名世宗朝,历官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纂修玉碟,讲述太极图,继充日讲官……,官至詹事府少詹,致仕十有余年而卒。有《碧洋集》行世。”江汝壁墓建在圆形山包的中央,东南向,两旁有弧形山岭,呈螃蟹形。墓外形宏伟,中间有石阶通山下,宽5米(现已无存)。两旁有石俑、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上述石雕虽历经风雨,但保存完好。此墓于1985年被盗。另该墓原有“江汝壁之墓”石碑一块和石香炉一座,也无存。4.2.2明代夏鼎碑名称:明代夏鼎碑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八十年代时代:明嘉靖十八年(1535年)十二月十五日类型:古墓葬地址:龙虎山上清镇桂洲村东首简介:墓碑坐落在上清镇东首。碑为汉白玉石刻,碑高3.75米、宽1米、厚0.33米,其中碑头高0.5米。碑头有4龙戏珠,明嘉靖十八年(1535)十二月十五日。4.2.3饶国公吴全节墓名称:饶国公吴全节墓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元类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马荃镇青山村委会贯前周家南面简介:饶国公吴全节墓位于余江县马荃镇青山村委会贯前周家村南面。据《县志》载,宗师吴全节乃元代寿杨村人,博古通今,元成宗时授“法教嗣师”,元顺帝时,赠饶国公爵上卿,死后葬十二都山田村,现仅存石人四具(三具无头),石马两樽,墓早年被盗,仅留墓坑一个。4.2.4大窝象形山明墓群名称:大窝象形山明墓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明类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马荃镇管坊村委会璜塘姜家东南一公里简介:大窝象形山明墓群位于余江县马荃镇管坊村委会璜塘姜家东南一公里处,此山原是璜塘姜家村祖坟地,墓群葬于山腰,共有四座墓。第一座为姜明所夫妇合葬墓;第二座为姜石谷夫妇合葬墓;第三座为姜文峰之墓,墓碑刻有“明中宪大夫”;第四座是姜云木夫妇合葬,墓碑上刻有“明中顺大夫”。四墓前后连成一条直线。墓场两侧竖有两层大石墩,高1.5米,相距40米。姜文峰即姜桂,系明弘治进士,曾任知县、知府,至浙江左布政。

江西有哪些商代遗址

1973年江西发现的是江西省樟树市商代遗址。同年开始发掘。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发源地之一。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发掘历史:

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兴建吴城水库时发现的。年代: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遗址经过六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划为七层,分三期文化。共清理房基2座,窑址12座,灰坑55个,墓葬16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900余件,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发现。

出土文物:

在古肖江的上游,距樟树市城区西南44公里的山前乡吴城村,有一个著名的方国(都邑),这就是吴城商代遗址。有专家认为,传说中的太伯奔吴,这里曾是路经之地,太伯先奔荆蛮,从这里下赣江,再到吴越。据吴城黄村族谱记载,吴城早年曾有吴王庙,后被废。1973年9月吴城遗址被发现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实地指导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先后与省、市文物主管部门一起,进行了九次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揭露面积6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基3座、陶窑12座、灰坑和窑穴92个、墓葬20座、水井2口、铸铜遗迹一处、道路1条以及完整而宏大的宗教祭祀场所,出土了较完整的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1100余件。

吴城遗址中陶文、原始瓷、铸铜遗迹、龙窑的发现为江西省考古史上重大发现,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3500多年前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大量的陶文和符号等实物资料,论证了殷商时期赣鄱地区不是“荒服之地”,而是高度的文明区域;铸铜遗迹、工具和精美的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和中原一样,能熟练地掌握铸造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青铜器,解决了南方地区殷商时期能否铸造青铜器的重大学术问题。大量的完整器物,特别是四十多种印纹陶纹样,是打开研究江南古文化的一把"钥匙"和年代学的"标尺",结束了江南考古长期存在的文化年代上的紊乱。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江西境内唯一的一处内涵具有较多中原商文化因素的遗址,现已命名为吴城文化,直至仍是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研究的热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研究:

【吴文化发祥赣中】

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祥地在何处历来受到史学界、文化界的关注,更为海内外吴氏宗亲所看重。早在1907年,蔡元培、吴梅、柳亚子、田汉等人就开始研究吴文化;1937年,蔡元培、吴梅、顾颉刚等人发起成立了“吴越史地研究会”,开始出版《吴越文化论丛》,掀起了吴文化研究的高潮。1984年,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吴泽的倡导下,在苏州成立了中国吴文化研究会,重提吴文化研究与构建。

樟树市境内的吴城遗址,是江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人类居住的商代遗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省、市文化工作者的8次发掘,发现了龙窟、水井、墓葬、铸铜、“逥廊式”路面、宗教场所等重要遗迹,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1100多件较完整的文物、文字和符号200个、纹样40余种,尤其是商代龙窑的发现,属我国早期龙窑的首次发现,把我国的龙窑历史推前了近千年,成为打开研究江南古文化的一把“钥匙”,引起了史学界、文化界的极大兴趣,围绕吴城文化专题的论文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

不仅如此,樟树市境内的筑卫城遗址和新干县境内商代大墓也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顾颉刚在研究清代乾隆年间江西临江府出土的11件吴国第十五民王宫重器“者减钟”时就指出:“春秋初年古句吴地城远在江西”,“临江府治今为清江县(现樟树市),在赣江西岸,又江西新建县北一百八十里有吴城镇,当赣江入湖之口,疑当时吴都即在此,其傍鄱阳湖犹之迁苏后傍太湖也。”

1991年,中国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卢水石先生在上海出版的《社会科学报》上,正式提出了吴文化发祥地在江西的观点;1992年,原江西省博物馆袁进同志在《南方文物》上发表了“吴城文化族属句吴说”,其主要观点是吴城文化是先吴文化,早于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吴文化发祥地究竟在何方?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的江西已成为有关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江西吴城遗址惊现大量商代人头骨:

继1995年江西省考古所等有关单位对吴城商代遗趾西面城墙进行解剖时发现4具商代人头骨后,江西省考古专家在对该段城墙进一步挖掘时,在近4米深的外城壕中发现了密集的商代人头骨——不到10平方米内发掘了近20具头盖骨和部分肢骨,专家据此推测城壕两侧还有大量头盖骨。

此次发现的近20具头盖骨上依稀可见清晰的纹路。据江西省考古专家介绍,在考古中被发掘出的头盖骨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战俘被割首;一种是祭祀中猎头仪式的产物。就发掘的情况来看,这些头盖骨很有可能是大量战俘被割首所至,每具头盖骨的死亡年龄、身份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测量和考证,此次头盖骨的发现反映了当时战争的规模、方式和惨烈程度,对于研究商代城邑攻守战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已发掘的头盖骨已被妥善保管。

吴城遗址位处樟树山前吴城乡吴城村,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73年修水库时被发现,是江南地区首次被发现的商代遗址,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至今,江西省考古所等有关单位对其先后进行了9次考古发掘,曾发掘出青铜器、陶瓷、窑炉、祭祀广场等古文物,其中,陶瓷中出现了大量的原始瓷,中国有考古专家认为中国原始瓷就源于吴城。江西省考古专家在吴城遗址设立了专门的考古工作站,他们认为吴城遗址是探寻赣鄱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文明模式、文明物化形态的权威之地。

吴城遗址发现“中国分裆鬲王”:

鬲,古代一种炊具,似鼎、圆中、足中空而曲。在吴城商代遗址10次发掘中,已出土几百件、大小不一、形态千姿的鬲。2001年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樟树市博物馆在该遗址进行第10次发掘时,在遗址高地岭区清理出一件大型商代陶鬲,经过一年多的晾干和修补,已复原完整。它高47.8厘米,口径40.2厘米,腹径38.7厘米,为灰色夹细砂陶质,敞口,弧腹,三袋足,通体饰粗绳纹,颈部附加一道宽带绳索堆纹,腹至腿部亦附加绳索堆纹。伴着出土的还有吴城二号鬲,它距今3500多年,出土的一号鬲比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三期最大的陶鬲、河南二里冈文化上层一高43.2厘米,口径32.7厘米,腹径35厘米,陶质陶色纹饰均与一号鬲相同。其时代为吴城商代遗址一期早段,期最大的两件陶鬲都大,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一件,专家们称之为“中国分裆鬲王”。吴城一号鬲的修复问世,是继吴城遗址获20世纪中国百年考古发现殊荣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吴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复原保护:

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既受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该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吴城遗址先后在1984、1987年分别列为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城商代遗址已成为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考古专业的实习基地,江西省博物馆已在吴城建立考古站,是江西第一个农村考古站。

“殷墟文化过长江,江南又一春”,面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城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苏秉琦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根据地层迭压关系和考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吴城文化分为商代中期、晚期以及商末周初三个时期,这儿是吴城文化的都城所在地,前后延续整整400年。

4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它却成为打开江南古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和研究年代学的一把“标尺”。据考察,在这个被誉为“赣之魂”的商代城邑遗址,有城墙、房址、陶窑、墓葬、水井、宗教祭祀场所等,是相当完整的都邑结构。已出土完整的石器、青铜器、陶瓷与玉器等文物4000余件,刻化陶文或符号200余个,几何印纹陶纹样40余种。

樟树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从现起全面展开对吴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工作。“古文化、古城、古文明”,是再现吴城文明的“三部曲”。按照保护展示的规划,将兴建吴城遗址博物馆,建设吴城商代遗址保护展示园区,较全面而形象地展示吴城遗址研究成果及重大文化价值;2003年至2005年,复原商代房址、冶铸作坊、祭祀场所、制陶作坊等重要遗址,进行地面展示;2006年至2010年,逐步恢复符合吴城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或有利于现存遗址保护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从而建立永久性的国家历史文化遗址园区。

作为国家文物局“十五”计划的重点保护项目,吴城遗址保护展示的工程浩大恢宏,将历时10年,预计将投资近6000万元,主要由国家拨款。而其中要做的工作也相当复杂,为保护遗址和建设博物馆,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而且需要运用高科技攻破各项难关。到2010年,吴城遗址将成为中国的“黄石公园”,依托其现存的历史遗迹,结合修复的吴城风貌,成为一个半封闭的公园景区,对外展示商代吴城的风采,让逝去的吴城文明再现于世。

中国各地古墓遗址

4.1古文化遗址4.1.1窑铺岗窑址名称:窑铺岗窑址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唐类型:古文化遗址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石港村委会窑铺岗李家与占家村简介:窑铺岗窑址位于余江县锦江镇石港村委会窑铺岗李家与占家村。据当地群众反映,当地古代异常繁荣,一说叫锦溪镇,又说叫兴安镇,只是在黄巢起兵后,因战乱而萧条衰败,这一带有古窑址二十一处。李家村旁的丘地上发现的呈龙窑型,发现大量碎碗片与次品碗。同时还发现残破小高颈青瓷罐一只,园口鼓腹四系罐一只,残破窑具等。秞不及底,呈蟹壳青色,碗中都有五个支点的痕迹。经省文博专家鉴定为晚唐瓷窑。4.1.2霄冲山遗址名称:霄冲山遗址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2004年12月27日时代:商周类型:古文化遗址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倪桂村委会霄冲倪家村小组简介:霄冲山遗址位于余江县邓埠镇倪桂村委会霄冲倪家村小组,面积约50多亩,山上栽满了梨树等果树,霄冲山下面有一口大水塘。在霄冲山发现了许多陶片,有篮纹、方格纹、绳纹、曲折纹等,该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4.1.3象山书院名称:象山书院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代:南宋类型:古遗址地址:贵溪市第一中学简介:象山书院旧址在上清镇东十里许的应天山。据《贵溪县志》记载:宋淳熙中(1174—1189)彭世昌与侍郎张运之侄伯强行已等开山结庐,延青田陆子讲学,以山形如象,更名象山,斋日:象山精舍,自号象山翁。绍定五年(1232),江东提刑袁广微以山间不近通道,改建三峰山下之徐岩,具以本未上于朝,有诏赐额“象山书院”。此后,三峰山下的象山书院多次进行修建,并在城内梅花墩和挂榜山建过象山书院,至清末,又在三峰下进行了重新修建,其规制为:讲堂五间、文昌官三间,山长居所三间,学员居所三栋15间,象山祠一座10间,文峰塔一座,藏室一座在山岩。现应天山象山书院房舍已荡然无存,遗址难辨。三峰山下的石壁上尚存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字体为楷书,每字一米见方,山下仅存山岩藏室一座。解放以后。三峰山下象山书院的旧址上已改建为贵溪第一中学。4.1.4路水坑古城墙名称:路水坑古城墙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代:清代类别:古遗址地址:贵溪市冷水林场桂港工区东北十五华里处简介:路水坑古城墙位于本市冷水林场桂港工区东北十五华里处的深山密林中。有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沿着小溪曲径通达。路水坑古城墙用大块鹅卵石铺成,坚固结实。长59米,高4米,厚:顶部1米,底部1.5米,中段有一门,高2米,阔1.5米,上端为拱形,如城门。由于城墙修筑在两座高山的陡壁悬崖之间,有一人防守,万夫莫开之势。古城墙里50米处有屋基一处,包括围墙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似为防守人员居住,再进去3华里,有残存屋基10多处。《贵溪县志》无路水坑石城墙记载,在对当地群众进行调查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这里是唐王躲番处;二是躲“两兵”(外国侵略者)而修筑的,据此,路水坑古城墙有可能是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1645)或唐王朱聿粤(年号绍武—1646年)而筑,也有可能是近代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为防止外国侵略者而筑。4.1.5皮子岭商代遗址名称:皮子岭商代遗址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6年4月时代:商代类型:古遗址地址:贵溪市河潭镇毛炉村皮子岭简介:遗址位于本市河潭镇毛炉村皮子岭一带。东西走向,宽约2华里,长5公里,这里属丘陵地带,坡缓,向阳,近信江河。由于雨水冲刷,1979年1月,毛炉大队护林员阮从光发现了暴露地面的石器,后经文物人员考察,在这五平方公里的地带,共获取石予8件,石镞30件,石刀6件,穿孔石刀9件,石斧6件,有肩石斧6件,石锛2件,在这67件文物中,除6件石镞完好无损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这些石器磨制精细,经考察属商代遗址,由此可以推知认定,在四千年前就有人在这一带劳动、守猎、繁衍、生息。该遗址于一九八六年四月,被贵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4.2古墓葬4.2.1江汝壁墓名称:江汝壁墓级别:贵溪市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4年4月时代:明代类型:古墓葬地址:贵溪市金屯镇南坂村简介:江汝壁墓座落在本市金屯镇南坂村委会螃蟹形村西约50米的一座山丘上。据《贵溪县志·人物》记载:“江汝壁,字懋谷,号贞斋,正德辛已进士,延试二甲一名世宗朝,历官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纂修玉碟,讲述太极图,继充日讲官……,官至詹事府少詹,致仕十有余年而卒。有《碧洋集》行世。”江汝壁墓建在圆形山包的中央,东南向,两旁有弧形山岭,呈螃蟹形。墓外形宏伟,中间有石阶通山下,宽5米(现已无存)。两旁有石俑、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上述石雕虽历经风雨,但保存完好。此墓于1985年被盗。另该墓原有“江汝壁之墓”石碑一块和石香炉一座,也无存。4.2.2明代夏鼎碑名称:明代夏鼎碑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八十年代时代:明嘉靖十八年(1535年)十二月十五日类型:古墓葬地址:龙虎山上清镇桂洲村东首简介:墓碑坐落在上清镇东首。碑为汉白玉石刻,碑高3.75米、宽1米、厚0.33米,其中碑头高0.5米。碑头有4龙戏珠,明嘉靖十八年(1535)十二月十五日。4.2.3饶国公吴全节墓名称:饶国公吴全节墓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元类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马荃镇青山村委会贯前周家南面简介:饶国公吴全节墓位于余江县马荃镇青山村委会贯前周家村南面。据《县志》载,宗师吴全节乃元代寿杨村人,博古通今,元成宗时授“法教嗣师”,元顺帝时,赠饶国公爵上卿,死后葬十二都山田村,现仅存石人四具(三具无头),石马两樽,墓早年被盗,仅留墓坑一个。4.2.4大窝象形山明墓群名称:大窝象形山明墓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公布时间:1987年9月15日时代:明类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县马荃镇管坊村委会璜塘姜家东南一公里简介:大窝象形山明墓群位于余江县马荃镇管坊村委会璜塘姜家东南一公里处,此山原是璜塘姜家村祖坟地,墓群葬于山腰,共有四座墓。第一座为姜明所夫妇合葬墓;第二座为姜石谷夫妇合葬墓;第三座为姜文峰之墓,墓碑刻有“明中宪大夫”;第四座是姜云木夫妇合葬,墓碑上刻有“明中顺大夫”。四墓前后连成一条直线。墓场两侧竖有两层大石墩,高1.5米,相距40米。姜文峰即姜桂,系明弘治进士,曾任知县、知府,至浙江左布政。

好了,关于第十其遗址和十里头遗址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专题推荐:

左镇化石博物馆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南投竹山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草岭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南瑶宫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雪山坑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益源大厝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龙谷天然乐园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德基水库游玩攻略、交通、门票、天气

发布评论

网站地图